公共财政与政策研究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讲座-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取向

发布时间:2023-12-08 14:08:22   点击次数:

2023年6月29日下午,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原司长、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杨元伟在主教学楼204室,以《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取向》为题,为我院师生讲授了一堂既生动又深刻的讲座。

杨元伟司长的讲座重点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的总体要求,中国财政政策的历史发展沿革、当前中国财政政策施行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这三个方面展开阐述。

杨元伟司长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要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在五年内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提升”,2035年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报告中关于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的内容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深刻体现,也对我国财政制度以及财政政策的制定和施行提出了总体要求。

杨元伟司长随后以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为起点,梳理了我国近三十年来财政政策变化的历史沿革,结合宏观经济以及央地关系的不同时代背景,按照价值导向将财政政策的变化分为了四大阶段:第一阶段为1994年至1998年,为应对物价上升、通货膨胀,以及加强中央对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控制权,总体上财政政策的价值导向体现为从紧。第二阶段为1998年至2004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国内造成的通货紧缩冲击,财政政策的价值导向转为积极。第三阶段为2005年至2008年,为消除国内基础设施的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财政政策由积极转为稳健。第四个阶段为2008年至当今,为美国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冲击,我国开始施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先后在“营改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税降费”等方面发力,财政支出不断扩张,财政政策在熨平短期经济波动,助力长期经济发展方面成果显著。杨元伟司长指出,回顾历史沿革,我国财政政策目标明确,方法科学,顺时应世,财政政策不断成为实施国家宏观战略的基本手段。

杨元伟司长随后对当前财政政策施行的现状进行了介绍,对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发表了看法。杨元伟司长指出,当前我国财政体系运行稳定,财政风险总体可控,政府债务水平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处于合理水平。与此同时也存在着财政政策支出强度不足、减税降费政策的效用正不断降低、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减少等问题。针对未来财政政策的发展方向,杨元伟司长认为,在财政政策的支出空间不断压缩的背景下,要注重财政政策实施效率,力求达到“适时适度,精准施策,不搞大水漫灌”的总体目标;要注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在总量政策和结构政策方面实现不同侧重,优势互补;要强化财政政策施行主体的责任意识,避免政策施行过程中的短时行为,追求财政政策的长期效应,实现成本与资源的自洽性。

最后,杨元伟司长还就财政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债务理论的学科前沿发展以及在我国的具体实践与同学们进行了探讨。

杨元伟司长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和深度,又与中国当前的宏观财政政策紧密联系,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内容翔实。参与讲座的师生表示,杨元伟司长讲述的内容加深了自身对中国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的取向的认识,拓宽了对财政政策理论认知,也开拓了关于中国财政政策具体实践的眼界,是一场收获满满的讲座。